多通道蠕动泵同步精准分配与灌装的关键,在于把“机械同步”“流量标定”“实时补偿”“数字集成”四个环节做成闭环。以下从原理、控制策略到工程实现作系统梳理,并给出典型应用数据,供设计与选型参考。
一、机械层:一体泵头+独立伺服
1.一体成型泵头:现代灌装线把8、16、32只滚轮芯做在同一铝合金基座上,共用一根加粗主轴,由单台伺服电机驱动,从根源上保证“转速同步”。
2.一泵一通道:为避免软管差异造成分配误差,不再采用“一机串联多泵头”思路,而是每个通道独立配置一台微型伺服蠕动泵,体积与泵头一体化,电气上通过总线并联,机械上并排卡入不锈钢底板,既节省空间又便于单通道在线维护。
3.低脉动轨道:对0.1–2mL微量灌装,采用“三辊错位+圆弧轨道”设计,可将脉动系数降到1.5%以下,减小飞溅与泡沫,有利于±1%精度实现。
二、控制层:总线架构+独立校准
1.同步时钟:所有伺服驱动器通过EtherCAT或CANopen接入主控PLC,周期同步抖动<1µs,保证各通道电机转角一致。
2.单通道校准:灌装前系统依次驱动每个通道,用电子天平称重十次取平均,自动建立“脉冲数—质量”线性系数;不同软管、不同液体均可一键生成独立曲线,消除弹性壁厚差异带来的3–8%原始误差。
3.在线补偿:灌装过程中,称重组件按10Hz频率回传实际值,PLC运行PID运算,在下一轮灌装即刻修正脉冲数;连续运行8h后,漂移可控制在±0.5%以内。
4.缺瓶止灌:每通道有独立光电输入,信号无效时该轴自动降速并回吸,避免液体滴漏;当产线换瓶或故障停机,无需整体降速,保证其他通道节拍不变。
三、工艺层:防滴回吸+快速换管
1.回吸角度0–1000°可设,配合0.1s延时,可在滚轮停止后瞬间反转,形成10–30µL负压回吸,杜绝“挂滴”污染瓶口。
2.管路易清洗:仅需松开前压块即可抽出硅胶管,30s完成更换;对多品种小批量生产,可先用回收模式把残液回送至原料桶,再换管切换配方,交叉污染风险极低。
3.参数配方:触摸屏可存储50组配方,一键调用灌装量、回吸角、速度曲线,满足0.1mL–10L不同规格;通过USB或以太网导出批次数据,符合GMP审计追踪要求。
四、选型与调试要点
1.泵头与软管匹配:低黏度液体选2.4mm壁厚“高透明硅胶”,黏度>2000cP选3.3mm壁厚“耐压硅胶”,可显著降低弹性滞后。
2.伺服电机惯量比:建议负载惯量JL≤3JM,否则高速启停易造成过冲,影响±1%精度。
3.校准频率:新管首班必校;连续生产每2h抽检3通道,发现漂移>0.5%立即触发全通道重校。
4.电气防护:驱动器喷三防漆,外壳304不锈钢,满足IP54,可直接用75%酒精冲洗,符合食品与药品卫生等级。